【中医浅谈】新冠阳康后的第一个春天,如何养生?
经历过疫情的冬天
我们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
2023年的春天是特殊的
因为这是很多人新冠阳康后的第一个春天
一年之计在于春
春季养生尤为重要
近日前来中医科进行春季养生调理的患者很多
我们该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后时代的“长新冠”
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?
让我们聆听中医科眭冬蕾医生的小科普
春天养肝兼顾脾
春要养肝。一年四季中,春对应于肝,肝主情志,春季养生宜注重疏肝养肝,调畅情志,心情开朗,使肝气疏泄顺达。要注意对肝脏的调养。若情绪不畅,抑郁、焦虑,则可导致肝失疏泄,肝气郁结,就会烦躁易怒,胸胁胀痛,失眠多梦,月经失调;肝郁化火,则口干口苦,目涩咽干,经前面部痤疮,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;肝气横逆,还会影响脾胃,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,胃脘胀痛,嗳气泛酸,腹痛腹泻等。
肝气郁结,就要疏肝。首先要疏导情志,舒缓情绪,开朗心胸;亦可用玫瑰花、梅花泡茶,疏泄肝气;肝郁化火,则要清肝、柔肝,一方面疏解情绪,另一方面配合用菊花、枸杞、夏枯草泡茶,亦可饮用绿茶、菊花普洱茶,清泻肝火。肝郁脾虚,则可服用逍遥丸疏肝健脾;脾虚湿热,可以用莲子、芡实、炒扁豆、薏苡仁煲猪肚,也可以用赤小豆、茯苓、扁豆等煲粥。
饮食起居应春气
春天要养阳。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阳气不足容易出现春困,影响精神,使人憔悴。春天应该常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,以大自然的阳气来补自身的阳气。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,走出室外,呼吸新鲜空气。春天的运动更适合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等舒缓的项目。
春季食疗药膳调养应遵循“辛甘之品助春阳 ”、“少酸增甘保脾胃”、“黄绿蔬菜防春困”的原则。春季饮食要顺应春升之气,可多食温升阳气的食物,如韭菜、葱、大蒜等,有助于升发人体阳气,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,对预防春季流感有一定的作用。同时应减酸味,增加甘味可以有健脾作用,比如大枣和山药,还有五谷杂粮,大部分都属“甘”。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,如糯米、黑米、燕麦、南瓜、扁豆、红枣、桂圆等,不要完全用口味来分,不要简单地将“甘”理解为多吃糖。同时“春困”使人身体疲乏,精神不振,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,如胡萝卜、南瓜、番茄、青椒、芹菜等,对恢复精力、消除春困很有好处。
增强体质应对长新冠
1.“阳康”不是终点,是终身免疫守护健康的起点.新冠感染后的康复时段要增强体质,调节免疫,建议根据不同临床体质,服用中药调理体质,在阳康后提高自身免疫力,应对长新冠。 2.春暖花开,也是花粉、植物毛絮纷飞的季节,过敏体质要注意!若对花粉过敏,春季要特别注意防护,避免接触。春天万物复苏,亦是许多蚊虫、细菌、病毒滋生之时,要做到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预防疾病,以保健康。
3.春天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!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、水痘、结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等。为什么春天容易发生传染病?其一因为乍暖还寒,早晚温差大,人体来不及适应。其二因为气温回暖,如果空气流通不够,细菌容易繁殖。其三因为春天人群的活动增多,给疾病传播增加机会。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尽量少去公共场所。
三院中医科团队介绍
眭冬蕾 主治医师、医学硕士
坐诊时间:每周一至周五全天;周六上午或周日上午
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,师从著名经方大家黄煌教授。擅长用经方调理各种亚健康状态,治疗内科、妇科、儿科等常见病、多发病。特别擅长治疗各种胃病、便秘腹泻、咳喘、感冒发热、失眠、口腔异味、痤疮、色斑、妇科炎症、月经不调、围绝经期、乳腺疾病、小儿免疫力低下等。
姜王芳 主治医师
坐诊时间:每周一至周五全天,周六上午或周日上午
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,师从多位妇科专家,故尤善中医妇科。擅长治疗黄褐斑、多囊卵巢综合症、不孕症、习惯性流产、产后诸病(关节痛、便秘、恶露不尽、水肿、盗汗等),月经失调(痛经、闭经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崩漏),更年期综合症、盆腔炎等妇产科疾病。
张 军 主治医师
坐诊时间:每周一至周四全天
擅长以针灸经筋疗法、针刀疗法、一指禅推拿正骨手法与特色中医药相结合,治疗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肩周炎、骨质增生症、中风后遗症、各类痛症、关节错缝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,疗效显著,同时开展各种疑难杂症、肿瘤康复治疗,吸引了周边地区广大患者的青睐。
黄锁林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
坐诊时间:每周二、四均上午
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老年心血管、呼吸、消化等系统疾病进行辨证施治,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有一定研究。
张西毛 中医男科 主治医师
坐诊时间:周一全天
擅长对男科常见疾病:男性不育、男性功能障碍、前列腺疾病、性病的诊治。